这个春节黄金周,四川外语大学学生刘琏的出游安排几乎全部通过微信完成: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优惠细节和节庆活动,打开已经订阅的各地旅游微信;预防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看看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的各个景区出游防骗帖;购买机票、预订酒店,直接通过微信在线支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超过5亿。在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刘琏这样,使用微信平台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而他们的父母,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咨询方式还主要停留在亲友的相互推荐和邀约上。“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比旅行社的营销介绍更加可靠。”刘琏认为。
“微”改变不仅发生在“黄金周”的游客身上,与此同时,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在“黄金周”前期的营销方式,也不再单纯依靠向电视台、纸媒、互联网站集中投放形象广告。微博和微信的旅游政务营销平台成了他们直接面对潜力游客的新视窗,而黄金周期间的旅游信息发布,成为其中的重头戏。有300多万“粉丝”的青岛市旅游局新浪官方微博在春节黄金周前期推出了倡议文明旅游,转发“春节快乐出游,携文明同行”等相关内容,并@好友赢取某品牌平板电脑的营销活动,到活动截止时已被53万多人次转发。
“以往我们只关注‘黄金周’记者在媒体上发布的重庆旅游新闻,现在,我们还迫切地希望记者能够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为重庆的旅游进行宣传和监督。”重庆市旅游局宣传部门负责人许战奇告诉记者,旅游部门宣传工作人员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微”改变。